嘟……嘟……嘟……
沒人接?難道天太冷了,不想給我送?我看著桌上的外賣單,暗暗想到。
應該不會吧!前段時間都給送的啊,難道又倒閉了!我心里一驚。
最近天氣突然轉冷,人都快凍成木頭了,晚上吃飯都不敢出去,天天叫外賣。
沒冷的時候,我都會出去吃,經常會到一家叫“次塢打面”的面館,叫上滿滿一碗西紅柿雞蛋面。
最近它也倒閉了,面館的老板是兩對夫妻,接近30歲,合伙經營,女的負責做飯,男的輪流收銀。
柜臺里有一臺電腦,誰收銀,誰就坐在柜臺里打游戲,剩下一個在旁邊玩手機。
面沒上來的時候我喜歡亂瞅,看見桌角旁貼了一張美團的app,我就和老板搭話。
加微信:56636097,免費領取創業秘籍《默樊網絡筆記》電子書。
我:“你們店上美團了?”
他:“是的。”
我:“美團怎么收費的?是收提成?還是按月固定收費?”
他:“不知道,這個不是我搞的?!?/span>
我:“哦,我也經常用美團APP,怎么從來沒在上面看到過你們家啊?”
他:“應該有的吧?!?/span>
回答完我的話,他又低頭接著玩手機,沒再理我。
記得剛開始搬來的時候,每天一打開門,門把手上都被塞了一堆小廣告,啥都有,外賣的、美容的、減肥的、健身的。
除了外賣的我收了進來,其他的都丟垃圾桶了,我突然感悟到,原來線下推廣這么簡單啊,就是把信息送到客戶身邊就可以了嘛。
我以前老是覺得線下推廣很難,原來最簡單的就是最有效的。我們往往都把問題想復雜了。
不過你也不要把線下想簡單了,有光明,就有黑暗。
有一次,我親眼看到一個同行,把別人剛放上的宣傳單給拿掉,換上自己的。瞬間打壓同行啊。
沒地方吃飯,怎么辦那?接著逛逛唄,看到一家叫“潘記牛肉面”的面館,心想,這家沒吃過,進去坐坐吧。
老板是一對40歲左右的夫妻,男的光頭,看起來很和藹。
我一進門,他就笑瞇瞇的跑了過來。
“小伙子,來來來,看看吃點什么,我家的面都是手工面,辣椒醬都是親手打的嘞!”,說著,他遞過來一根煙。
我擺擺手,示意不抽。
“有什么推薦的嗎?”我找了個座位,抬頭問他。
“那就來碗牛肉面唄,我們家的招牌,你嘗嘗?”,老板說著,指了指墻上的價格。
“行,那就來碗牛肉面吧!”。
“好嘞”,他轉身向后廚走去。
過了一會,他又回來了,坐在我附近的凳子上。
面還沒有好,我打算和老板閑聊一會。
我:“老板,你這家店開了多久了?”
他:“開了四五年了,以前在老家開。”
我:“怎么不接著在老家開???”
他:“鎮上的人都出門打工了,生意不好,就出來了,準備過幾年再回家開?!?/span>
我:“是的,外出的是比較多,不過最近幾年國家對農產品這塊關注比較大,以后越來越多的人會在老家搞農產品的?!?/span>
他:“嗯,到時候家里熱鬧了,再回家開?!?/span>
我:“剛才你怎么不直接喊一嗓子,告訴后廚的人,干嘛還要親自跑一趟啊。”
他:“小兄弟,看你蠻投緣的,我跟你說啊,一般新面孔,我都是親自跑后廚,老面孔的話,我就直接喊一嗓子。”
我:“哦?為什么啊?”
他:“嘿嘿,不瞞您說,我親自跑,意思就是告訴他們有新客戶,讓他們做精細點,吼一嗓子,就是告訴他們是老客戶,按照原來的做?!?/span>
我:“那下次老客戶來,會不會覺得少了或者味道不對了?”
他:“不會,其實差別很小,只是新客戶會讓他們更認真點。不然人太多,哪里忙的過來?!?/span>
我:“哦,我看好像沒什么人啊?應該不太忙吧?!?/span>
他:“那是你來的晚,你叫的這碗面是最后一碗面了。”
我:“不晚啊,才8點而已?!?/span>
他:“我們家的面一般8點就賣光了,老客戶一般都會在6點左右來吃。晚了就沒了。”
正說著話,面上來了。
老板說了聲不打擾我吃面了,就去后廚了。
吃完面,回味著嘴角的余香,心想,明天再打下那家的外賣電話,看看是不是真倒閉了!